阿爾茨海默新藥背后的中國商人
來源:銷售兵法 點擊量:4527 時間:2019-11-13
阿爾茨海默癥是醫(yī)療界最難治愈的疾病之一,任何微小的進步都會給患者家庭帶來無限希望。新藥如此重要,市場對上海藥物研究所和綠谷制藥公司共同研發(fā)的“九期一”充滿希望和審慎。
作者|于靜、嚴月茹
來源|商業(yè)人物(ID:biz-leaders)
11月2日,國家藥監(jiān)局官網(wǎng)發(fā)布消息,有條件批準甘露特納膠囊(商品名“九期一”,GV-971)上市注冊申請。該藥品由中國海洋大學、上海藥物研究所和上海綠谷制藥歷時22年共同研制、開發(fā),用于治療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癥,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阿爾茨海默,又稱老年癡呆。疾病發(fā)現(xiàn)100年以來,僅存在5款收效甚微的藥物,自2002年以來,輝瑞、羅氏、禮來、默沙東及強生等全球頂尖藥企紛紛折戟這一領域,320多個臨床研究藥物宣告失敗。
根據(jù)《世界阿爾茨海默報告》,2018年,全球有近5000萬阿爾茨海默患者。我國是世界上患者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約有1000萬人。
“九期一”出現(xiàn),填補了該疾病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
公開信息顯示,綠谷制藥是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與上海綠谷集團(以下簡稱“綠谷”)共同成立的、從事藥品研發(fā)、生產(chǎn)的制藥企業(yè)。
綠谷董事長名叫呂松濤。“商業(yè)人物”爬梳資料發(fā)現(xiàn),呂松濤與保健品大佬史玉柱有交集;他還曾參與過行賄;公司推出的“抗癌產(chǎn)品”還涉嫌虛假宣傳。
呂松濤1965年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市,1983年考入東北工學院(東北大學),成為工程管理系一名本科生,后來,他又讀了社會科學系研究生。90年代他開始經(jīng)商。據(jù)他回憶,預感到時代即將發(fā)生巨變,在國企短暫工作一段時間后,他帶著妻子到珠海創(chuàng)業(yè),“炒地、買股票,鄧大人一南巡,我們就掙了很多錢?!雹?
在珠海,呂松濤與在這里做生意的史玉柱產(chǎn)生交集。史玉柱出生于距離呂松濤老家不遠的蚌埠市,比他大三歲,1991年到珠海注冊成立巨人公司。
1996年底到1997年初,巨人資金告急,呂松濤向其伸出援手?!拔艺宜桢X的時候,我就一點沒客氣”,史玉柱接受中央電視臺《財富故事會》采訪時說,“我在珠海情況很好的時候,我曾經(jīng)借給他500萬,當時他也還了,后來我就找他借50萬?!雹?
靠著呂松濤借出的50萬元,史玉柱重新啟動保健品腦白金項目。也是靠著保健品項目的成功,史玉柱還掉巨人危機欠下的巨額債務。史玉柱復出后使用的“會議營銷”方式,也是從呂松濤那里學來,《沉浮史玉柱》一書稱,會議營銷是廠家通過召集消費者開會,從而促進銷售的行為,通過會議營銷,綠谷集團的銷售額從2000年的1個億增長到2004年的近10億。③
一次瀕死經(jīng)歷中,也有呂松濤的身影。史玉柱2001年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時稱,“在1999年9月,在安徽黃山附近,我開著豐田吉普,車上有上海綠谷集團老總呂松濤,車子以120公里的時速前進時,摔入了7米深的山谷,但是,我又一次奇跡般地活下來了。”④
1994年7月,呂松濤將公司遷到上海,與珠海一位朋友合資成立一家公司。
呂松濤稱,“我自以為能力無邊,一切以資金的積累為目的,先收購了一家欠債兩億元的公司,由此開始東借西挪,公司迅速膨脹,項目涉及房產(chǎn)、制藥、食品、計算機等,形成資產(chǎn)五億元規(guī)模的公司,但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為負債。由于朋友南方出事,上海的資金鏈突然斷裂,二十多家金融機構索債,曾一天內(nèi)有十三張傳票,非金融機構甚至到家里討債?!雹?
這次失敗之后,呂松濤在1997年注冊成立綠谷,先后發(fā)布三代所謂的抗癌產(chǎn)品:中華靈芝寶、雙靈固本散和綠谷靈芝寶。曾在巨人擔任企劃部部長的宋軍,是史玉柱的發(fā)小和同學。1995年,他帶著史玉柱給他的40萬元現(xiàn)金離開,到北京成立九漢天成公司,銷售“中華靈芝寶”。⑥
當時黃金價格不過每克90元,中華靈芝寶賣到了每克80元。2005年《中國青年報》報道,“由綠谷投資生產(chǎn)的一個靈芝中成藥品牌,就創(chuàng)下了年銷售額8億元的奇跡,也成為第一個進駐上海張江高科技工業(yè)園區(qū)‘中華藥谷’的國內(nèi)民營企業(yè)?!雹?
“為獲取利益無所不用其極,野蠻競爭,不擇手段”,呂松濤紀念南懷瑾先生的“懺悔”文章中回憶,“我感到出事是早晚的事?!雹?
2002年,《南方周末》稱,“中華靈芝寶”涉嫌虛假宣傳,將保健藥品宣傳為抗癌新藥,誤導消費者,為了盡快獲得批文,呂松濤曾參與行賄官員,“送錢的目的是加快辦理‘中華靈芝寶’、‘靈芝片’、‘靈芝膠囊’等5種藥的批文。”⑨
2008年,中央電視臺《每周質(zhì)量報告》進一步“揭秘‘綠谷’騙局”,稱其“在沒有審批的情況下擅自發(fā)布產(chǎn)品廣告,進行虛假宣傳?!鄙虾J惺称匪幤繁O(jiān)督管理局稽查大隊孟琪瑛對央視說:“他宣傳對白血病細胞株抑殺率力為94.6%,都快到100%了,你想作為一個患者的話,他肯定是想去嘗試一下?!雹?
“數(shù)百家媒體聚焦綠谷,全國各相關主管部門開始對綠谷嚴查。我的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降至冰點,整個公司人去樓空,一個相當規(guī)模的公司又一次歸零。”呂松濤回憶。?
這次失敗之后,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丁健找到呂松濤,向其引薦了從事阿爾茨海默新藥研發(fā)的耿美玉。
耿美玉是“九期一”的主要發(fā)明人。1997年,她從東京大學畢業(yè)回國,開始了她在多個報道中描述的,長達22年的GV-971研發(fā)工作。
她先來到中國海洋大學,并在那里從海藻中提取出了GV-971。2006年,耿美玉離開中國海洋大學,來到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繼續(xù)她的研究。2009年,綠谷制藥和耿美玉正式攜手,共同研發(fā)“九期一”。
2018年9月,耿美玉在《Cell Research》上發(fā)表了有關GV-971的小鼠實驗論文,試圖揭示腸道菌群失調(diào)和阿爾茨海默癥(AD)神經(jīng)炎癥之間的關系。即通過調(diào)節(jié)腸胃,治療AD。根據(jù)“綠谷制藥”官網(wǎng)有關“九期一”的介紹,《Cell Research》上發(fā)表的論文是其“學術研究”一欄唯一的論文,并“對AD治療方案具有重大的意義”。
耿美玉的理念是,“九期一”并非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我們發(fā)現(xiàn),腸道菌群失衡之后,導致機體的炎癥,然后就跑到大腦中去,導致大腦的炎癥”。?
《中國科學報》報道了有關這篇論文的內(nèi)容,文中提到了美國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醫(yī)學院霍爾茨曼的評價,他認為,GV-971的作用機制闡述,毫無疑問為深度理解靶向腸道菌群作為治療AD新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概念支持。?
但是這篇論文現(xiàn)在遭到了質(zhì)疑。
PubPeer是美國知名打假網(wǎng)站,鼓勵科研人員匿名對已發(fā)表的論文進行評論?!吧虡I(yè)人物”在PubPeer搜索時發(fā)現(xiàn),耿美玉有五篇論文遭批,其中便包括這篇“小鼠實驗”論文。質(zhì)疑聲出現(xiàn)在“九期一”獲得上市批準不久,之后也有其他學者加入。
PubPeer上有人指出,耿美玉參與的論文里,出現(xiàn)了疑似“一圖多用”的情況。有學者對不同實驗組的圖像做了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高度重合。
來自PubPeer評論:圖像對比結(jié)果
五篇論文里,有三篇的通訊作者為耿美玉。通訊作者一般為課題總負責人,負責與編輯部的一切通信聯(lián)系并接受讀者咨詢。論文需要修改時,通訊作者要做出回應。除了與“九期一”有關的小鼠實驗,其余四篇內(nèi)容有關抗腫瘤,也都被指疑似“一圖多用”。
“商業(yè)人物”發(fā)現(xiàn),有一篇受到質(zhì)疑的論文,得到了其通訊作者謝作權的回應。謝作權是耿美玉的同事,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員。
11月6日,謝作權在PubPeer上進行回復到,“我們剛剛注意到,這些錯誤是第一作者在原稿中準備圖片時不小心犯的。我們有照片拍攝時所有的原始資料。我們已經(jīng)把這些證據(jù)提供給了期刊編輯來修正。我們絕對不可能偽造或者‘編造’實驗數(shù)據(jù)來誤導評審和讀者。但是對于我們的疏忽,我們還是很抱歉,并誠摯地為帶來的麻煩道歉”。
謝作權的回應
一位指出錯誤的人回復到,“一次是錯誤。多次在多張圖中出現(xiàn)就是一種模式。你在暗示錯誤的圖片造假行為是一種常規(guī)的操作,或者是一種不恰當?shù)氖韬??!钡灿腥吮硎?,“感謝作者的回復,期待期刊的結(jié)論”。
目前,“九期一”是“有條件”上市狀態(tài),耿美玉稱原因是“九期一”并沒提交完有關“大鼠長期致癌性實驗”的正式報告。根據(jù)《科技日報》的報道,雖然未提交正式報告,耿美玉表示實驗已經(jīng)完成。國家藥監(jiān)局考慮到患者群體的龐大,因此允許優(yōu)先審批上市,但要在3個月內(nèi)補交正式報告。
國家藥品監(jiān)督局官網(wǎng)截圖
爭議的另一個焦點,是“九期一”在病人身上的臨床試驗結(jié)果。
根據(jù)報道,研發(fā)團隊耗時四年完成第3期臨床試驗,對818名病人進行了為期36周的服藥觀察,結(jié)果表明“九期一”可明顯改善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與安慰劑組相比,病人的認知功能改善顯著,認知功能量表(ADAS-Cog)評分改善2.54分(p< 0.0001)。
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在其官網(wǎng)上,表達了對“九期一”的“希望和謹慎” ?。文章提到的其他學者疑慮,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無法確定通過認知測試得到的結(jié)果是否具有臨床意義,二是對于像阿爾茨海默癥這樣的疾病而言,36周的時間對于觀察中長期的影響來說太短暫。
中國藥監(jiān)局對“九期一”有條件批準上市,也是謹慎態(tài)度?!伴L期安全性和有效性”,通俗講,該藥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證實其安全并有療效。
注釋:①:呂松濤,《綠谷基因——二十年“生”與“命”的探索》,綠谷制藥,2017年。
②:《史玉柱:游戲征途》,中央電視臺財富故事會,2005年12月26日。
③:朱瑛石,《沉浮史玉柱》,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6月。
④:李浩明,《史玉柱還債之時道滄?!罚虺峭韴?,2001年2月13日。
⑤⑧?:呂松濤,《讓生命破殼而出--遲到的懺悔》,點燈的人,2012年12月。
⑥:袁旻,《“沙漠瘋子”和他的月亮湖》,環(huán)球人物,2011年5月。
⑦:黃勇,《呂松濤:對永遠創(chuàng)業(yè)的人來說,守業(yè)意味著恥辱》,中國青年報,2005年。
⑨:東白,張文章,《“中華靈芝寶”還要騙多久?》,南方周末,2002年。
⑩:《揭秘“綠谷”騙局》,每周質(zhì)量報告,CCTV.com,2008年1月。
?:楊帆、陳斯斯,中國原創(chuàng)新藥GV-971:22年研制之路的偶然與必然》,澎湃新聞,2019年11月。
?:黃辛、朱泰來,《中國原創(chuàng)新藥如何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癥——科學家揭示其作用機理》,中國科學報,2019年9月。
?: Kelly Servick, Dennis Normile, Alzheimer’s expertsgreet China’s surprise approval of a drug for brain disease with hope andcaution, Science,2019.11
其他參考資料:
①:黃海華、俞陶然,中國方案”填補17年無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空白,解放日報,2019年11月。
②:姜泓冰,《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中國新藥獲批上市》,人民日報,2019年11月。
③:崔爽、王春,《我國原創(chuàng)阿爾茨海默病新藥有條件獲準上市》,科技日報,2019年11月。
④:楊帆、陳斯斯,《耿美玉談“九期一”有條件批準:患者數(shù)量龐大優(yōu)先審批上市》,澎湃新聞,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