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相關性疲乏的病因、機制及治療選擇
來源:護佑之家 點擊量:4643 時間:2020-03-26
疲乏是癌癥幸存者的常見癥狀,對患者身體功能和健康相關生活質量(HRQoL)造成的影響較其他癥狀(如疼痛或抑郁)還要嚴重。疲乏患者更有可能具有低勞動參與率、較大的經濟壓力以及更高的醫(yī)療資源利用率。此外,疲乏還可降低患者的生存時間,診斷時以及生存期間感覺疲乏的患者死亡率更高。
那么,造成疲乏的原因和可能機制有哪些,應該選擇哪種治療方案,以下內容將進行詳細解答。
1.癌癥相關性疲乏(CRF)的流行病學
積極治療及維持治療期:在接受積極治療的癌癥患者中,CRF的發(fā)生率為62%-85%,中重度CRF的發(fā)生率為9%-45%。更多接受維持治療的癌癥患者(如內分泌輔助治療或雄激素剝奪療法(ADT))經歷CRF的困擾。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劑治療的乳腺癌患者中,中重度CRF的發(fā)生率為56%。正在接受ADT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較既往接受或從未接受ADT治療的患者CRF發(fā)生率更高(正在38% vs 既往23% vs 從未16%,p <0.0001)。
短期CRF(診斷后<5年):60%的乳腺癌患者在診斷后12個月感到中重度疲乏,21%-52%的患者在診斷后3年仍經歷重度CRF。
長期CRF(診斷后≥5年):25%的青少年和成人癌癥患者在診斷后5-30年仍長期處于疲乏狀態(tài)。23%-49%的宮頸癌、下消化道腫瘤、乳腺癌、淋巴瘤和混合型腫瘤患者經歷長期CRF。
2.癌癥相關性疲乏(CRF)的病因
癌癥直接作用:不同類型的腫瘤存在不同生物學特性,研究發(fā)現(xiàn),IL-1、IL-6、TNF-α及干擾素等細胞因子可能會誘發(fā)CRF。
癌癥治療: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等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引起CRF。
心理因素:抑郁、消極、過度關注疾病、擔心癌癥復發(fā)等更容易引起CRF。
合并癥:貧血、心臟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等與癌癥起始治療時疲乏的嚴重程度相關。
3.癌癥相關性疲乏(CRF)的機制
癌癥相關性疲乏的明確病理生理學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被提出的機制包括:促炎性細胞因子失調、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調節(jié)異常、晝夜節(jié)律紊亂、骨骼肌消耗、遺傳失調。
促炎性細胞因子失調:癌癥以及癌癥治療可激活外周促炎性細胞因子網絡,通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細胞因子信號產生疲乏癥狀,神經炎癥也被認為是疲乏持續(xù)存在的可能機制;
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調節(jié)異常:細胞因子釋放進入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可以刺激HPA軸,HPA軸的功能之一就是在機體應激時調節(jié)皮質醇的釋放,皮質醇可以抑制細胞因子從而避免人體免疫系統(tǒng)被過度激活以及降低炎癥引起的組織損傷。HPA軸調節(jié)異常會影響皮質醇的釋放從而影響細胞因子和免疫系統(tǒng);
晝夜節(jié)律紊亂:正常的晝夜節(jié)律對人類的健康非常重要,即使在沒有外部時間干涉的情況下,機體也會自動發(fā)生約24小時的生物活動周期?;谶z傳的內源性晝夜生物節(jié)律調節(jié)著機體,如睡眠、體溫、運動、激素分泌等。這些節(jié)律可以被環(huán)境因素、身體和社會活動以及疾病所改變。不同步的節(jié)律與疲乏、睡眠覺醒障礙、抑郁及腫瘤風險增加有關;
骨骼肌消耗:能量代謝(ATP)紊亂作為惡病質或放化療后肌漿網和線粒體損傷的結果,可對所有組織造成長期的影響尤其是骨骼肌,從而增加外周疲乏的風險。
遺傳失調:癌癥患者的疲乏癥狀與EGFR配體調控相關。EGFR配體轉化生長因子α(TGF-α)抑制節(jié)律行為的下丘腦信號,TGF-α水平升高與疲乏相關。
4.癌癥相關性疲乏(CRF)的治療選擇
非藥物治療:
活動鍛煉:步行、慢跑、游泳、阻力鍛煉、瑜伽等,療效較好。
社會心理學干預:社會認知療法(CBT),正念療法、健康教育等,療效僅次于活動鍛煉。
睡眠療法
亮白光療法
營養(yǎng)管理
藥物治療:
中樞興奮劑:哌醋甲酯.,臨床數據顯示可改善CRF,但存在的不良反應(睡眠障礙、食欲下降)可能會加劇CRF。高血壓或心臟疾病未控制的情況下不能應用。
皮質類固醇:強的松或地塞米松,用于終末期癌癥患者。
促紅細胞生成素:伴有貧血的CRF患者可應用。
中醫(yī)中藥治療:
中藥治療:中藥湯劑(補中益氣湯);中成藥(正元膠囊、復方阿膠漿、養(yǎng)正消積膠囊);中藥注射液(參芪扶正注射液)
按摩、針灸治療等
參考文獻:
1.Melissa S.Y, et al. Cancer-Related Fatigue:Causes and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in Oncology. 2020;21:17.
2.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Cancer-Related Fatigue. Version 1.2020
3.田新學,王穎,崔艷輝,等.正元膠囊治療癌因性疲乏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9;(25):1018-1021.
4.李娜. 復方阿膠漿治療癌因性疲乏的臨床觀察.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2.
5.邢力剛, 趙漢璽, 李貴新, 等. 晚期肺癌養(yǎng)正消積膠囊聯(lián)合化療臨床對照研究[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4;21(05):384-386.
6.Jeong J S,Ryu B H,Kim J S,et al.Bojungikki-tang for cancer-related fatigue:a pilo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Integr Cancer Ther.2010;9(4):331-338.
7.林洪生, 李道睿. 參芪扶正注射液提高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生存質量的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 中華腫瘤雜志.2007;29(12):931-934.